電子報
電子報

關于《旅游學刊》的回憶


  編者按:2018 年 11 月 20 日,《中國旅游報》 載旅游學刊創(chuàng)始人之一劉德謙教授的回憶文章“我與 《旅游學刊》”,在旅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。篳路藍縷,創(chuàng)業(yè)之艱,《旅游學刊》 創(chuàng)業(yè)者們的精神與風骨令人贊嘆?!吨袊糜螆蟆?刊登的文章為節(jié)選,原文出自 《學旅情絲——紀念北京聯(lián)合大學旅游學院建院 30 周年》 中劉德謙教授的文章“關于 《旅游學刊》 的回憶”,寫于 2008 年 6 月?,F(xiàn)將原文刊出,以饗讀者。
提起《旅游學刊》的創(chuàng)刊醞釀,那得從 1984 年說起。
1984 年,北京旅游學會剛剛從北京旅游經(jīng)濟學會改名過來不久,作為一個想要在更闊的學術領域內匯集在京學人的學術團體,正計劃著要編輯出版兩份公開發(fā)行的期刊:一份面向旅游行業(yè)和大眾的 《旅游時代》、一份面向學界的 《旅游論叢》。學會的同志讓北京旅游學院的幾位老師和我一起去幫助創(chuàng)刊。那時候,要創(chuàng)辦一份刊物的確不是那么容易的。幾個人一邊干活一邊說,就看我們這樣玩命,學院滿可以自己也辦一份。說者無意,聽者有心,這話便反映到了當時院領導那里。沒有想到的是,開明的院領導竟然很快做出了決定,以王慕曾副院長為主編的 《旅游論壇》 就真的要在 1986年試刊了。我進入學院比較晚,剛到學院也才不幾年,課多,還正忙著編自己的教材,只答應“投稿”和“編外”幫助看看稿。
1986 年,上面的批文下來了,這年已經(jīng)開始試刊的《旅游論壇》,要從 1987 年起改為正式出版物 《旅游學報》。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,學院動員我去主持編輯工作,我不愿意,談話時學院好像讓了步。直到學院決定下來了才知道,要我進入院科研室結果反倒成了更累人的教學、科研、編輯兼而有之的“三肩挑干部”。那個年代,要編輯出版旅游學術刊物,難辦的事情是不少的。加之旅游學科領域的稿件也不多,要現(xiàn)磨谷子現(xiàn)下鍋,湊成一期太不易,而且還要有質量,哪兒去找現(xiàn)在 《旅游學刊》稿件采用率只有百分之幾的陣勢。怎么辦?一是到北圖(現(xiàn)在的國家圖書館)去翻閱相關雜志,發(fā)現(xiàn)作者再聯(lián)系作者;二是走進行業(yè),動員、幫助乃至代替有經(jīng)驗的業(yè)界行家寫稿。所以正式出刊時的第一期就沒有敢叫 《旅游學報》,而改叫了 《旅游學刊》。
  記憶中,1986 年以前我國還沒有旅游研究的正式期刊。北京旅游經(jīng)濟學會(即北京旅游學會的前身)出過幾期的內部刊物(也叫 《旅游學刊》),已經(jīng)隨著該學會的變動而不復存在;旅游學界、業(yè)界和管理層每年原就不多的一點論文,都散在了其他一些專業(yè)期刊中了。印象很深的是 《財貿經(jīng)濟》 《社會科學》 《經(jīng)濟問題探索》 《稅務與經(jīng)濟》 《經(jīng)濟地理》 《建筑學報》 《西北大學學報》 和《南開經(jīng)濟研究》 等對旅游學科最熱心,但是每刊一年中也多是三幾篇罷了。更可惜的是,北京旅游學會剛剛新創(chuàng)刊的 《旅游論叢》 在 1986 年、1987 年正式出版兩年后,也在出版物管理調整中??恕K员浦?《旅游學刊》 不得不勇敢地擔起它的社會責任。
  人少,缺經(jīng)費,沒紙張(那時的紙張是計劃供應的,想買高價紙你得有錢,可是擔任第一任主編的學院副院長偏偏又不管錢),這是當時困難的又一面。要按期準時出刊并寄給訂戶,就要跑紙張,跑印刷廠,跑郵局,甚至還得“無可奈何”地面對試刊時期拖欠了印刷費的“討債”人員。記得 1987 年正式出刊的第一期 《旅游學刊》,就是編輯部自己用打字機手工打字(那時還沒有計算機的普遍應用),自己手工剪貼的紙質版印刷的。好在當時編輯部副主任李永奎老師特別敬業(yè),幾屆兼任主
編的院領導也信任,編委們大多真干活,編輯部也團結,再加上學院科研室的兼職編輯也把編好刊物看做自己分內的事情,大家同心協(xié)力,《旅游學刊》 才得以生存并慢慢地發(fā)展起來。
  當然了,也是學界、業(yè)界和旅游主管方面的多方支持,才使得 《旅游學刊》 能夠真正站穩(wěn)腳跟??梢栽O想,要不是對旅游學科的真正重視,國家旅游局的局長會議能夠讓一個小大學的學報編輯去旁聽嗎?國務院發(fā)展研究中心主持的“七五”重點課題 《中國旅游經(jīng)濟研究》 成果愿意首先交給 《旅游學刊》 去發(fā)表?這也促使 《旅游學刊》更加意識到自己在推動旅游學科交流和進步方面的責任。在上世紀 80 年代、90 年代,以 《旅游學刊》 編輯部名義發(fā)起的連續(xù)多年的“旅游科學理論與實踐全國學術研討會”,以及發(fā)起的其他大大小小的專題研討會,就是為了給學界、業(yè)界、管理層提供一個彼此交流的機會。也靠了旅游企業(yè)的理解與支持,尤其是最初幾年的研討會,免費代表是多數(shù),靠的就是企業(yè)的優(yōu)惠和補貼,連吃帶住還提供會場和設備,編輯部最后湊起來付給負責會議接待的飯店的錢(包括刊物“掙”的廣告費)連打了六折的飯費也不夠。所以編輯部也都自覺地把服務旅游產業(yè)和旅游科學作為了自己的任務。
《旅游學刊》的發(fā)展,自然也是與編輯部同志們的工作分不開的。自 1987 年 《旅游學刊》編輯部正式建立到現(xiàn)在,我記憶中,先后在編輯部與大家一起工作過的同志就有:李永奎、張鳳紅、馬松濤、張珉、王玉潔、李英雄、宋志偉、徐菊鳳、王忠儉、王豐民、高翔、洪宇、趙幼芳、張奇榮、文立玲、付蓉、崔友霞、周曉俊、施爾薇、楊帆、王保倫、吳巧紅、羅旭華、廉月娟、宋子千、趙英麗、張憲玉等 27 位同志,還有院外院內前來幫忙的林紅、何瀅等同志,他們?yōu)閷W刊的發(fā)展的確付出了他們的辛勤,有的同志,甚至一直默默無聞地堅持干到了今天。在 《旅游論壇》 創(chuàng)刊和 《旅游學刊》 出刊初期,旅游學院旅游科研室的研究人員也同時兼任了刊物的編輯工作,其中參加工作最多的是邢道隆、李永奎、何巖、靳建明、俞新等幾位同志。在 80 年代的一段時間,《旅游學刊》的編委同時就是刊物的審稿人和責任編輯,他們在教學和科研之余還不辭辛苦地做著編輯工作,其中擔任工作量最大的,是徐明翚、朱錫炎、張汝昌、劉振禮、謝鶴林、岳祚茀、焦承華等多位教授和副教授。在這中間,除了旅游學院歷屆院領導的積極支持外,《旅游學刊》 的歷任主編和副主編,對 《旅游學刊》 的創(chuàng)刊和發(fā)展的貢獻也是十分重要的(我自己除外)。先后擔任主編和副主編的同志有:王慕曾、朱葆琛、趙克非、吳統(tǒng)慧、趙鵬、羅旭華、王洪濱、何小庭、宋志偉、孫維佳、徐菊鳳、吳巧紅。
《旅游學刊》的出刊,為學界、業(yè)界和管理層搭起了一個有關專業(yè)交流的平臺,也為年輕學人的成長創(chuàng)造了一些機遇。正是越來越多的作者,愿意把自己最得意的研究成果首先交給 《旅游學刊》 來發(fā)表,這才使得刊物有了相當?shù)馁|量保證,也才能夠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的信任,以致才能夠連續(xù)四屆忝列于全國“中文核心期刊”
之林。
  近些年來,一些學者在追溯中國旅游研究的發(fā)展歷程時,愿意用 《旅游學刊》 作為中國旅游研究的代表,或者將它與國外著名期刊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和Tourism Management 等進行比較,以發(fā)現(xiàn)中外旅游研究的同異與進程。據(jù)從事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的專家分析,近 20 年來,中國的旅游科學研究已經(jīng)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成績,據(jù)一些既精于中文又精于英文或法文、日文的旅游工作者反映,這些年來中國的旅游科學的研究成就,決不比其他國家遜色。中國從事旅游研究和從事旅游業(yè)運行的人員中,并不乏懂得英、法、日、德等國語文的專家,他們完全有條件學習有關國家的經(jīng)驗,吸收他們在此領域中獲得的成果,而在相關國家的這一方面專家中,懂得中文的卻很少。為了打破目前信息不對稱的尷尬局面,為了有利于全球的這一領域的學術交流,也有利于中國研究成果的廣泛傳播,2004 年,編輯部又決定了每年編輯出版一冊 《旅游學刊》 的精選英譯本 《中國旅游研究年刊》——Chinese Tourism Research Annual。當聯(lián)大校領導得知編輯部的這個計劃后,便迅速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。現(xiàn)在,2005 年和 2006 年的兩本都已經(jīng)出版,2008 年的第三本也正在編輯之中。
編輯出版英文版 《中國旅游研究年刊》,是編輯部同志 2004 年開始的“第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的一部分。為了迎接《旅游學刊》創(chuàng)刊的 20 年的到來,編輯部的計劃是——①為適應讀者需要,自 2006 年起,把 《旅游學刊》 由雙月刊改為月刊;②滿足旅游教育的需要,恢復曾經(jīng)一度停頓的教育與人才增刊;③為了讓中國旅游科學研究更好地融入世界,自 2005 年起開始出版 《旅游學刊·英文版》 年刊(即 《中國旅游研究年刊》——Chinese Tourism Research Annual);④匯總 20 年來的已有成果,出刊 《旅游學刊》20 年全文光盤;⑤為便于讀者閱讀和使用,自2005 年起開始出版了 《旅游學刊》 的年度合訂本光盤(并且于次年隨刊向讀者贈送)……所以,編輯部提出了“更加廣闊的園地,更多人來耕種,更加豐碩的果實,更多人來分享”的目標口號?,F(xiàn)在,除了開辟 《旅游學刊》 網(wǎng)站和出刊大容量 《旅游學刊·網(wǎng)絡版》的目標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實現(xiàn)外,以上的目標都已經(jīng)達到。
  應該感謝在 《旅游學刊》工作過的所有同志。因為如果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,就不會有 《旅游學刊》的昨天和今天。我也由衷的感謝他們在共事期間給我的幫助。在經(jīng)歷了退休又返聘之后,2007 年,我已經(jīng)完全退了下來——很高興,很安心地退下來。因為我相信,現(xiàn)在 《旅游學刊》的同志們,一定能把工作做得更好,而且,我退了之后,他們的能力還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地發(fā)揮。眼下的事實,就已經(jīng)證明了這一點:因為我聽說,他們新近就獲得了學院的“教書育人先進單位”的稱號,我祝賀他們,并為他們感到由衷的高興。
  (摘自 《旅游學刊》)
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