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報
電子報

地震災區(qū)志愿工作手記



上圖:和澳大利亞志愿者一起到板房小區(qū)教孩子們看照片學 英語;下圖一、二:向洛水中心小學贈書






  符曉婷,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04級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(yè)畢業(yè)生?!?.12”四川大地震牽動著她的心,融成她赴災區(qū)抗爭救災的實際行動。畢業(yè)后已經(jīng)找到北京的工作并且已經(jīng)在單位實習的她,毅然辭去這份難得的工作,主動要求成為“西部計劃-----抗震救災專項行動”志愿者。她用冷靜的頭腦和火熱的青春,投入到四川什邡市洛水鎮(zhèn)這個地震重災區(qū)志愿工作中去。本文節(jié)選自其博客。
  今天是2008年12月29日,來到四川什邡市洛水鎮(zhèn)這個地震極重災區(qū)志愿工作已經(jīng)164天了。這五個月的時間似乎只是一轉(zhuǎn)眼,卻又分明經(jīng)歷了太多。
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回想當初辭去工作踏上來四川的火車,那時的心中,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”:火焰是一腔熱血,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,這樣的大災難震懾了我,覺得要是不站出來為這一片土地和人民親身做些什么,等到自己牙齒掉光頭發(fā)花白的時候豈不是要后悔死;海水是理智和思考,光憑熱情做不成事情,這也是這五個月來我每天都要問自己的問題:作為一個志愿者,我是否還能用自己的能力做得更多?我能從這些事情里學到些什么?“用冷靜的頭腦和火熱的青春,投入到西部志愿工作中去”,這是臨行前參加北京志愿者協(xié)會培訓時看到的橫幅,我也便是懷著這樣的想法,來到了這片曾被稱為“天府”,現(xiàn)在是一片廢墟的土地。
  工作來之前把條件想象得異常艱苦,總覺得好像是要在磚頭廢墟中摸爬滾打一年似的,所以真正到達這里之后,雖然住帳篷、走兩公里去洗澡、蚊蟲老鼠圍繞、吃大鍋飯……卻也非常滿足了--比預想中的實在好太多。
  這五個月的時間,論工作,主要分為如下四項:
  在洛水政府:
  在遇難學生、傷殘學生家庭撫慰工作組負責“5.12”遇難學生家長、傷殘學生、遇難群眾的安撫及糾紛調(diào)解工作,發(fā)放救助金和慰問用品、宣傳救助政策、為遇難學生家長辦理再生育相關手續(xù)和養(yǎng)老保險、調(diào)查統(tǒng)計傷殘學生身體和家庭情況、協(xié)助婦聯(lián)申請傷殘學生扶助資金、勸解上訪群眾。
  從8月14日起兼職財政所,負責家電下鄉(xiāng)的補貼辦理。至11月底已為農(nóng)戶辦理家電下鄉(xiāng)500余戶,發(fā)放補貼101701.99元。農(nóng)房重建開始之后,負責統(tǒng)計用磚款項,截至目前共計三百九十多萬元。
  閑暇時間:
  為板房中學、板房小學尋找、聯(lián)系圖書室援建單位及手拉手學校,從各地募集來圖書六百余冊。聯(lián)系慈善機構為板房小學捐贈書籍、書架、運動器材若干。
  聯(lián)系慈善機構,爭取善款修繕洛水中學運動場。目前已聯(lián)系好SichuanQuakeRelief,進入到項目籌劃階段,預計寒假期間可開工。
  傷殘孩子的背影一來到洛水便被分到了負責遇難學生家長、傷殘學生安撫工作的撫慰工作組。面對遇難學生家長的哭泣和傷殘學生家庭的愁容,工作起來斷然是和“快樂”兩字扯不上什么關系的。發(fā)救助金、送慰問品,可當面前是遇難學生家長那哭紅而略顯呆滯的雙眼時,總是會讓我從心底感到有些手足無措--那些安慰的言語,和他們的悲傷比起來,實在是顯得太過單薄。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高三孩子的母親,兒子長到19歲,忽然就這么離她而去了……看著她呆呆地望著遠方,我感到自己很渺小。只能用紙?zhí)嫠寥パ蹨I,輕聲說著考慮日后打算的話。她的樣子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。我想,一定要讓自己好好的。讓自己活得好好的,不要讓這近于絕望的悲傷,出現(xiàn)在我的親人的臉上。好好工作,好好生活,這大概便是對親人最大的愛了吧。
  但也不只全是這樣的悲戚,在做傷殘學生的撫慰時,我遇見了這么一個事。
  有一個18歲的男孩子,被從廢墟里救出來的時候渾身都是傷,左腿勉強保住沒有截肢,卻神經(jīng)壞死、肌肉萎縮。雖然醫(yī)藥費還是國家在出,但營養(yǎng)還是需要錢,地震把家里砸得什么也沒有了,父母總在為這營養(yǎng)費吵架,孩子看在眼里,雖然成績不錯,卻也不想再念書了,和老師說身體不便,只想等醫(yī)治完這一段日子,就出去打工養(yǎng)活家里。可是他的腿,能不能恢復還是個未知數(shù)。看著父母天天為了自己吵架,也總是發(fā)脾氣:“不要再吵了!我也不想活了,干脆去陪我死去的同學好了!”然后便是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泣。他母親實在沒辦法,找到政府尋求幫助。我和她聊了聊,讓她不要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了,書是必須讀下去的,學費問題可以寫申請減免,政府幫忙申請慰問金,但最主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,樂觀團結,沒有過不去的坎。孩子若還是執(zhí)意要輟學,我可以和他談。過了些天,她果然帶著剛到學校報完名的孩子來找我了,小伙子長得很精神,打著鋼針拄著拐杖也難掩帥氣?!敖K于肯去報名上學啦?”我笑著問他。他羞澀地點點頭。他母親扶他坐下,雙眼哭得緋紅卻掩不住欣喜,說那天回去一家人談過一場,哭過一場,當晚孩子就拿出久違的書本開始溫習了,說一定會好好治病、好好學習,用知識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。孩子聽著媽媽在旁邊說著這些,只是低頭微微笑。我和他聊了些關于讀書和人生觀的事情,逗他說了些趣事,讓他以后學習有困難只管來找我,直到他們笑顏逐開地回家去吃飯。看著夕陽中這一老一少轉(zhuǎn)身離開的背影,我忽然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,巨大的快樂。心中一片暖意卻又從未有過地堅毅起來。
  當時我甚至想,哪怕只是為了他,我來四川這一趟,也算是值了。后來也抽空去過他家,看看他的精神狀態(tài)和身體恢復情況,每當見到他一家人的笑容,我就會被幸福感縈繞。微微笑。這樣微微笑的快樂,在我心里,前所未有地巨大。
  募集圖書為板房學校的孩子們募集課外讀物的事是我自己找的。當初只是一閃念,想知道這邊孩子有沒有課外書可以看,卻發(fā)現(xiàn)中學、小學,偌大的學校,幾百學生,竟是一本書都沒有!經(jīng)過了這次災難,災區(qū)的孩子們,更加需要閱讀,來撫慰心靈,同時,對于他們來說,對于這個本就相對閉塞的西部小鄉(xiāng)鎮(zhèn),書籍真的是他們的心通向外部世界的鑰匙。有句諺語叫“Stayhungry,stayfoolish”,其實對于頭腦來說,更是這樣。畢竟,今后真正來建設這片土地的,是這群孩子們自己,他們的心態(tài)和他們的知識,才是這片廢墟的將來。
  于是上網(wǎng)聯(lián)絡朋友們,以及朋友的朋友們,大家把認為合適的書寄到洛水,再由我把書分類送去板房學校。我的朋友們寄來了很多鄭淵潔的書,皮皮魯和魯西西、舒克和貝塔,我們是看著這些書長大的,是它教給我們要無條件地愛這個世界,教給我們要有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靈魂,希望災區(qū)的孩子們,也能繼續(xù)讀著這樣的故事長大。
  可是這樣籌集的書籍畢竟還是有限,還遭遇到了有書無書架的瓶頸……我聯(lián)系了高校,聯(lián)系了雜志社,聯(lián)系了企業(yè),找到北京教委的領導聯(lián)系中小學……輾轉(zhuǎn)找到外國慈善團體Li-braryProject和SichuanQuakeRelief,解決書籍和書架的問題。
  我以前做事情總是很急,恨不得決定要做的事情馬上就能做好,但是對待這件事情,我不能急……我不是一個只知道幻想的理想主義小青年,我希望能一步一步、踏踏實實,把心中認為正確的事情做好。為此我?guī)缀鮿佑昧宋业娜可鐣Y源,而且我仍將繼續(xù)努力下去,直到這里的孩子們--至少是我所在的洛水鎮(zhèn)的孩子們,都能在學校圖書室里,捧著他們喜愛的圖書,暢想外面和他們未來的世界。
  也因為當我送去圖書,他們驚喜地撲向那些書籍時的熾熱,給了我太大的快樂。微微笑,微微笑的巨大快樂。
  分享美好我是玩攝影的,來四川之前就堅信我一定能在這拍到觸動內(nèi)心的好照片。悲戚不是我的風格,我喜歡美好。地震災區(qū)不是只有淚水和苦難,生活中還有那么多值得我們?yōu)橹老埠秃煤蒙畹拿篮?,我用我手中的鏡頭記錄下這些生活中不經(jīng)意的美好細節(jié),然后分享給周圍的老鄉(xiāng),以及外面的人們。譬如廢墟上璀璨的星空,譬如地震后依然美麗異常的石亭江,譬如板房小區(qū)里的自娛自樂的舞蹈,譬如孩子們明亮的眼睛。
  我把我拍的照片洗出來貼在了板房的墻上,每每有孩子來找我玩,他們都會被照片吸引,驚奇于身邊還有這樣的美景和趣事。希望能以此讓他們也能夠留心自己的生活,讓自己有一雙能夠發(fā)現(xiàn)生活中美的眼睛。
  教育,尤其是基礎教育的目的,不是傳授知識,而是培養(yǎng)具有健全人格的人。如果能夠讓這些孩子們擁有發(fā)現(xiàn)美的眼睛,進而心懷感激地對待這個世界,那無疑會是我感到最有成就感、最快樂的事情…………人的一生太短暫了,總要做些什么讓自己能感到驕傲的事才算對得住。希望在四川的這一年,生命中的八十分之一,會是我一生中的驕傲。從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”到微微笑的快樂,我所做的那些事情,也許只是點滴,但帶來的快樂,那些能讓我微微笑的快樂,卻是其他事無法比擬的。